陽明山花鐘是國家公園成立前, 許多人對陽明山的印象, 因此在2018年元旦的今天, 來此追尋兒時的共同回憶, 同時也加碼雙進中正山.
今天集合點約在新北投捷運站, 我從公館穿過台北市區騎過來, 因時間早, 車不多, 50分鐘左右就到達. 車友到齊後, 合照後出發.
這棟在捷運站旁的建築就是"新北投火車站", 也是我小時難忘的記憶, 新舊氛圍讓我既熟悉又陌生.
它於日治時期, 1916年啟用, 於1988年因改建捷運而遭到拆除的命運, 幸好當時李重耀建築師說服台灣民俗村董事長施金山先生, 並與當時捷運局長齊寶錦先生交涉, 才得以將車站保留於彰化的民俗文化村.
2003年, 地方人士發起"老車站返鄉運動", 並推動一人一塊錢,買回老車站的募款活動, 最後台灣民俗村同意無償捐贈新北投車站予臺北市政府, 並於2016年上樑, 2017年於原址附近重建峻工.
(借用Google地圖照片) 從捷運站出發, 今天不走大家常走車多的泉源路(上圖右邊那條), 我要帶車友走在地人才知道的登山路, 因此先走左邊的中和街.
(借用Google地圖照片) 到了珠海路右轉.
(借用Google地圖照片) 前方是死巷, 珠海路要左轉過橋.
(借用Google地圖照片) 過橋後右轉, 續走珠海路.
(借用Google地圖照片) 來到登山路的指示牌, 左轉走翠雲街, 直走就會接到登山路, 這裡一開始就會有10%左右的陡坡. 從這個路口算起, 到北進中正山爬坡起點止, 約3公里, 爬升200公尺, 平均坡度6.7%.
(借用Google地圖照片) 登山路到了, 過了前面的彎道, 陡坡也將告一段落.
(車友ED拍攝) 離開剛剛的別墅區, 進入登山路後, 路幅變成雙線道, 而且人車稀少, 坡度也變緩, 是條優質的單車道.
(借用Google地圖照片) 沿著登山路, 來到"登山小棧"迴轉的牌子, 代表來到北進中正山的路口.
大部分的人會從泉源路騎上來, 就會從上面照片的背面過來, 今天我們則是從前方左手邊的登山路過來, 準備迴轉北進中正山.
北進中正山, 從登山路路口算起到終點停車場約3.4公里, 爬升280公尺, 平均坡度8.2%, 對一般車友算是有點挑戰性, 不過沿途風景優美, 累了就停下來欣賞. 尤其沿途遍植櫻花, 花季盛況可期.
(車友David Wu拍攝) 終於來到北進中正山最高點也是終點的停車場景觀亭.
中正山因為山上有法雨寺和大慈寺,原名彌陀山又名十八份山, 為了紀念老蔣, 在龍鳳谷對面的山谷, 刻意由樹木修剪出"中正"二字, 因而改名為中正山.
下滑中正山, 回到登山路, 左手邊馬上會看到"詹氏宗祠"
這裡原為當時泉州人詹、王、陳、曾、吳等十八姓人家聚集了十八股金, 購買北投這一片山地, 邀宗親上山開墾, 因此泉源里舊地名就叫十八份, 這就是為何中正山又稱十八份山. 以及該地的墾拓大姓詹氏會將宗祠設於此處. 宗祠園區裡面種植了許多櫻花, 當花季到來臨時, 會有許多遊客來此賞花.
(借用Google地圖照片) 從詹氏宗祠前行約700公尺, 登山路到此為止, 會接到東昇路, 此時車輛會比較多, 要特別小心, 同時也開始一段10%以上的陡坡.
(借用Google地圖照片) 沿著東昇路前行, 來到這個路口, 準備左轉中興路, 表示花鐘快到了.
陽明山花鐘, 建於1965年, 至1969年正式開幕, 吸引遊客絡繹不絕上山欣賞直徑長達13公尺的巨型花鐘, 是許多人對陽明山的共同印象. 它在1994年經過第一次翻修, 成為更大更漂亮的音樂花鐘, 每半個小時報時, 便會發出美妙的音樂. 每年陽明山花季, 它都會被裝扮一番, 現在不是花季, 所以它顯得樸素些, 但是好處是沒有太多的遊客, 讓我們騎乘起來, 格外悠閒舒適.
離開花鐘, 繼續沿著中興路往上爬升, 騎行1.8公里會來到"陽明書屋".
從大門口看進去, 可以看到花木扶疏的景致.
此處原為日治時期礦業大亨山本義信的資產, 李建和從臺灣工礦承購山本義信的私人後花園「羽園」獻給當時的蔣中正總統當行館, 蔣十分滿意該址, 當成夏日避暑的行宮, 並加以改建為中興賓館, 曾在此處接待不少外賓和台灣政經要人, 所以陽明書屋, 又稱中興賓館.
1979年, 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遷至中興賓館, 改名為陽明書屋. 1997年, 陽明書屋轉交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, 1998年, 陽明書屋對外開放參觀, 現為陽明山國家公園中的重要景點和歷史遺蹟.
大門旁有遊客服務中心.
陽明書屋需要購票進入參觀, 並有解說員導覽說明.
(借用Google地圖照片) 離開陽明書屋, 續行約750公尺, 就會接到前方的陽金公路, 準備左轉前往竹仔湖.
(借用Google地圖照片) 沿著陽金公路往上爬升, 來到這裡, 走左邊的竹子湖路, 準備南進中正山.
(借用Google地圖照片) 竹子湖路是個環湖道路, 我們採逆時針騎行, 來到這裡, 左下可以續走竹子湖路, 現在我們要往右邊直行南進到中正山, 這也是中正山產業道路起點.
(車友ED拍攝) 南進中正山, 沿途風景優美, 人車比北進更少, 重要的是坡度非常平緩, 只有極少數的短陡坡, 沿途遍植櫻花, 看來櫻花盛開之時, 就是我們再度來訪的時候.
來到南進的盡頭, 我們後方就是登山步道, 徒步進去就會走到北進的中正山停車場. 這條南進的中正山產業道路全長約3.6公里, 爬升只有80公尺, 平均坡度2%, 和北進的3.4公里, 爬升280公尺, 平均坡度8.2%相比, 是不是太"爽"了.
從中正山回到竹仔湖路, 我們繼續採逆時針方向走, 此時已近中午, 大伙已經飢腸轆轆, 因此來到車友林嘉推薦的"老湖田小吃店"用餐.
(兩張皆為車友林嘉拍攝) 這桌菜七菜一湯才2000元, CP值很高, 推薦給大家, 因為我們實在太餓, 來不及照相, 就請各位看官自行想像吧XD.
酒足飯飽之後, 望著窗外的花田, 遙想每年花季的盛況. 竹子湖是臺灣北部大屯山與七星山之間的一個山谷, 當地海拔約670公尺, 曾經是火山爆發後所形成的天然堰塞湖, 如今湖水已然退去. 過去曾栽植大片箭竹及孟宗竹, 風起時竹子隨風起舞有如湖面波浪, 因而得名.
就在美食饗宴之後, 下滑陽明山,結束今天元旦之旅. 我從南區家裡出發, 共騎行86.9公里, 爬升1324公尺.
後記:
1. 上述景點描述大多取材維基百科 及其他相關網站.
2. 這次雙進中正山, 發現有些櫻花已經可以看到一些小花苞, 根據經驗再1~2個月, 應可看到盛開景象.